首页 > 求职技巧大全 > 求职技巧大全 > “以涨止跌”,官方打响楼市去库存“第一枪”

“以涨止跌”,官方打响楼市去库存“第一枪”

发布时间:2024-06-16 15:30:40来源: 15210273549

长期研究楼市的都知道,2014全国楼市新房库存超过7亿平米,那波救楼市曾尝试过多种方法,但效果不明显,市场还呈现进一步下滑趋势。

为促进销售,当时很多开发商尝试降价,结果是越降越不好卖,因为大家都担心后面还会降。结果是“涨价去库存”的策略被官方采纳,底气来源于拆迁。

但时至今日,楼市库存量相比上一波有过之而无不及,新房库存量超7.5亿平米,创我国历史纪录。是大家没努力吗?显然不是!除了拆迁这个招,其他的招能用的都用了,特别是房贷利率已经来到3%附近,这同样是历史不曾有过的。

有的网友很疑惑,什么招都用了,为啥就不能用降价这一招呢?只要再大幅降价,市场不就起来了么?其实,除了前面说的“买涨不买跌”原因。

还有一个现实原因,这轮楼市与上一轮最大的不同是,大多数开发商已经动弹不得。他们的土地和房子已经抵押给金融机构,涨价可以,但降价就涉及资产流失,造成资不抵债情形。所以,宁愿房子摆在那里增加金融成本,也不会贸然降价,否则,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不是谁都负担起的。

但我们要明白,楼市这个“死结”必须打开,长期下去,更多的开发商会死掉,影响经济、金融安全,既然不能降价,那就涨价呗,起码有上一轮去楼市库存的经验摆在那里。唯一不同的是,上一轮有棚改拆迁做底,现在没了,但也不是没有招,从目前看来,目前已经包含两个方面,意味着打响楼市去库存“第一枪”。

一是各地下架了平台二手房成交价展示。目前包括北京、杭州、武汉、合肥、西安、南京等十多个一二三线城市均不展示二手房成交价了。也就是说,往往被买卖房人作为重要参考的小区历史成交价看不到了,你想了解只能问中介,中介告诉你的价格是真的假的谁也不知道。

很明显,这是官方行为。目的很明确,因为市场较冷时,买卖房人都是以小区最低成交价作为参考,导致真正想卖房的人,挂牌价越挂越低,而买房人同样也是以最低成交价为参考,都期望买到比成交价更低的房子,如此循环,对市场预期很不利,这是下架二手房成交价格展示的初衷。

二是叫停压价收购存量房,确保合理价收购。央行的这次官宣,要求培育专业化的评估公司,采取市场的手段收购存量房,做到收购价格合理,其实是叫停了此前一些地方打折收购存量房的做法。原因也很清楚,一方面房企积极性不高,谁也不想贱卖资产,另一方面,价格压低后,其他未被收购的房子也不好卖,毕竟收购价摆在那里。要求地方以合理价收购存量房,其实是给房企吃了定心丸,相对于现在卖不出去的行情,相当于是涨价帮助房企去库存了。

当然,由于库存量大,涨价格的事情自然不会一蹴而就,他得先有量的支撑。从目前看来,作为楼市风向标的一线城市在成交量上开始有了起色,这应是楼市中最积极的一个因素。比如:

深圳,3-5月份3个月的二手房月均成交量超过5000套,远高于2022年和2023年的月均成交量(3000套);

上海,3-5月份二手房成交量分别为2.02万套、1.81万套、1.86万套,远高于2023年月均1.4万套成交量,也站上了业内确定的月度1.8万套楼市荣枯线;

而北京呢,虽然目前还没跟进“沪九条”,但二手房市场成交量也还可以,3-5月月均成交量为1.36万套,比2023年月均成交量高2000套左右。

广州也是类似情况,二手房成交量从去年底的4400套左右,增长至5月份的8400套左右,比2023年5月份也有近2000套的增长。

要知道,这还是有限购和首付比例限制条件下的市场,根据此前判断,不排除一线城市,特别是京沪,一旦再度松绑,市场成交量会进一步放大。一线城市作为楼市风向标和晴雨表,二手房成交量的持续攀升,对加快全国楼市去库存步伐无疑具有火车头作用。

不过,需要说明的是,“以涨止跌”,仅仅靠收购以合理价收购一部分存量房来实现市场目标,不太现实,也走不长远。好消息是,有一大有利因素正在形成,那就是“大放水”。

受制于全球经济增长压力,欧洲已经开启降息通道,而按照目前市场的普遍预期,老美最早9月,最迟11月也会跟随进入降息通道。那样的话,咱们的货币政策就有了更多施展空间。按照笔者去年底的预计,年内房贷利率有很大概率进入3以内,未来两年2字头的房贷利率或是普遍现象,中长期进入1时代也是必然。

道理很简单,无论市场有多难,但有大量的资金来到市场里,就容易水涨船高,何况是房子这样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的固定资产,必然是许多没有投资渠道且货币面临贬值群体所追捧的对象。

可以预见的是,现在是官方政策上的“以涨止跌”,随着时间推移,加上更多优化支持楼市政策出台,事实上的“以买促涨”也会随之到来。就买卖房而言,现在显然不是最佳的买房时机,反倒是买的机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。

求职技巧大全更多>>

东风本田申请汽车动力吸振器设计专利,为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提供明确方向 智能电动下半场,一汽丰田用逆势增长诠释“合资新头部” 想买新能源电车,比亚迪汉值不值得买,比亚迪汉EV/DM深度测评! 奔驰C级价格也“跳水”!最大跌幅达10万,30天卖出11504辆 4月豪华中大型SUV终端销量:宝马X5领跑 雷克萨斯GX售出330辆 宝马全新公升级仿赛即将亮相 百万级性能猛兽登场!奥迪SQ7暗夜骑士版,V8咆哮下的豪华突围 马自达EZ-60颜值高!4nm芯片+综合续航1300公里,合资车企发力了 灵蜥底盘+四轮转向,试驾智己L6解锁越级驾控新境界 问界 M8、领克 900、理想 L9、家用 SUV 的智能座舱,哪个才是你的菜? 凯迪拉克新款Vistic三排电动SUV将于2026年上市 蒙迪欧 VS 亚洲龙:合资家轿的实用主义对决 一汽大众速腾:外观内饰与性价比如何? 凯美瑞暗夜特别版首发!黑化+四驱混动,中年大叔变西装暴徒? 雪铁龙惊艳亮相,未来已来,你准备好了吗? 东风奕派 2025 款 eπ007 试驾:细节优化与功能升级 传祺E9超级快充版:11分36秒充至83%!4C快充如何改写MPV补能规则 长安杀疯了!5.1米SUV,四驱+空悬,综合油耗1.09L,15.29万起 15万级插混SUV新标杆!哈弗枭龙MAX二代深度解析 试驾长安福特蒙迪欧:2.0T+混动,动力强劲又省油 EQ、e-tron、ID都改了,大众开始集体“去电气化”? 锂电池行业观察:宁德时代深化本田合作;动力电池装车量增速超50% 开完比亚迪汉EV,再换到Model 3上,车主:对比后差距一目了然 比亚迪带来了无人机的表演 整合极氪、回归“一个吉利”,吉利汽车公布一季度财报 2亿元!华润电力再签新能源项目 新能源车真的“新能源”吗?这个问题近年来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2025款小鹏P7要来了!全新官图更养眼,是你喜欢的吗 小米,最新宣布!雷军将有重大发布 小米Civi 5 Pro体验:时尚轻薄、徕卡影像和骁龙8s Gen4可兼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