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这是打算来一波“断臂求生”了?电动车卖不动,第一刀竟然砍在了自己最有辨识度的ID系列名字上。
从2026年起,那些熟悉的ID.3、ID.4、ID.6要么下岗,要么改名当别的车活。官方理由是“用户认不住”、“传播效果差”,听着好像挺有道理,但你回头看看销量,4月份卖得最好的还是ID.3:4098辆,这不是打自己脸嘛?
说实话,大众ID这个命名吧,是有点太理工男思维了,一堆编号看着像理财产品,ID.3、ID.4、ID.5、ID.6……你要是没点发烧友属性,都搞不清谁是谁。就连买车的用户,估计都得回家翻发票确认自己买的啥。
但问题是,把ID.2改成Polo EV,ID.1改成Lupo、Fox,真的就能解决问题?你这不是“新瓶装旧酒”,而是“旧瓶装新能源”,情怀这玩意,说实话,真能换销量?
更离谱的是,大众还说要让电动车长得更像油车,设计语言统一,名字也统一。就差贴个“我其实是电车,请认清我”的小黄条在车屁股了。
奔驰也在砍EQ,奥迪也打算弃用e-tron,一边是“新能源是未来”,一边是“新能源不配独立命名”,这逻辑是不是有点双标?
其实这波改名,背后的意思很现实:车卖不动了。大众电动车在中国销量掉得厉害,同价位比不过比亚迪,智能化又被小鹏、华为吊打,名字换不换,能卖多少台,心里没数吗?
当然,大众也不是只玩改名的小心思,它还搞了个升级版平台——MEB Plus,据说明年开始全面替换,电池也换成了更便宜的LFP(磷酸铁锂)。这操作怎么看都有点“节衣缩食”的味道,整得太豪华,发现没人买,还不如把成本压低点冲量。
但你说真的,这一套“重命名+平台升级+LFP电池”的组合拳打出去,能不能救回大众电车的地位?还真不好说。
毕竟,现在消费者买车不是看你名字叫啥,是看你智能不智能、开得舒不舒服、充电快不快。ID叫什么都行,系统卡成PPT、车机反应慢成锅炉,这谁受得了?
电车不行怪名字,设计统一怪用户,技术滞后怪同行太卷……大众现在的问题,不是“叫什么”的问题,而是“干了啥”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