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护好、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,是我们共同的责任!”2024年5月14日,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时强调。
近年来,在北京长城沿线各区,一支支长城保护队伍,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着长城。伴随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,长城资源正在转化为乡村的发展优势,长城游成为富民产业。
时逢回信一周年之际,北京日报记者兵分多路,走进北京长城沿线的延庆、怀柔、昌平、密云各区,记录乡亲们接力保护长城、开拓富民新路的故事。
市民游客游览石峡村。潘之望摄
长城小院百花齐放
5月4日清晨7点,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,梅兰芬像往常一样,沿着多年巡查踏出的羊肠小道,往山上的石峡关长城走去。过节也不休息?梅兰芬摆摆手,“过节和平日一样,每天得瞧瞧这些宝贝好不好,心里才踏实。”
梅兰芬今年46岁,是村里的第二代长城守护者。石峡关长城,坐落在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西南,历史上也是著名的军事要塞。长城怀抱着村,村依偎着长城,村民们祖祖辈辈对长城有着特殊的感情。40多年前,梅兰芬的父亲梅景田就自愿上山巡长城、捡垃圾,发起成立了一支长城志愿保护队。守护长城的接力棒,如今传到了像梅兰芬一样的青年群体手中。
山上,巡查长城步履不停。山下,石光长城民宿小院里,来自江西的冀东一家三口惬意远眺,视线越过小院的石头墙,长城镶嵌在半空中,“这景象南方很少见,孩子特别感兴趣。”一家人漫游小村,参观石峡峪堡关城遗址,到石光咖啡馆、石光图书馆喝咖啡、阅读,格外悠闲。
正午饭点,冀东一家如约走进古堡客栈,负责人贺玉玲热情地迎了上来。进屋落座,非遗菜品“扒猪脸+火勺”,创新菜石烹豆腐、石烹柴鸡蛋、自制海棠汁等上了桌,客人们大快朵颐。
遥想当年,石峡村最吸引企业家贺玉玲的也是长城。她先后租下村民们的12个院落,创立“石光长城”民宿品牌。在她的带动下,全村11户村民自建民宿当老板,30位村民实现就地就业。“村子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次,全村人均收入突破4.5万元。”石峡村党支部书记李汉东说。
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村里的民宿几乎天天爆满,平常周末、节假日常常如此。
围绕八达岭、石峡关、水关等长城,岔道村、石佛寺村、里炮村等八达岭镇多个村庄开起长城小院精品民宿,数量成百上千,形式百花齐放,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。
“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”“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”……在石峡村广场上,总书记回信的原文立体标语十分醒目,乡亲们牢牢记着总书记的嘱托,爱长城、护长城,依着长城走在幸福生活的大道上。
修缮理念不断创新